9月2日上午九點,我院在新工科樓B102開展“食·微”——食物顯微學科體驗活動。我院食品生物技術與安全系教授邵彥春主講,25名新生參與活動。

活動伊始,邵彥春教授以多幅用真菌為“顔料”制作而成的美術作品為切入點,向同學們展示了“武漢軍運會”“馬踏飛燕”“萌寶熊貓”等精美的畫作,深深激發起了同學們的興趣,大家認真觀察着每一幅藝術作品,不斷發出贊歎。邵老師向同學們講道:“藝術不拘泥于藝術,也可以來自于科學,顯微鏡下的微生物們同樣能夠創造出屬于自己精緻的生活。”

随後,邵彥春教授從分類、危害、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等方面對微生物進行詳細介紹,其中着重介紹了真菌在制藥與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她從最常見的發酵工藝談起,指出酒和醋的釀造、饅頭的膨脹、腐乳的制作都離不開真菌,降膽固醇和血糖血脂的良藥紅曲米也是真菌的一種。“人類目前僅發現了微生物世界中的0.0001%,還有很多奧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邵彥春說道。在老師講解的過程中,每一位同學都聚精會神地聽講,用心感受微生物與食品的美妙結合。

講解結束後,同學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體驗微觀世界真正的樂趣,但大家仍然仔細聽取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接着,同學們便開始依照步驟觀察顯微鏡下的微生物。“我看到了毛茸茸的一團!”“我也看到了,它是顆粒狀的!”實驗室裡驚奇和興奮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家都興奮地向周圍同學分享着自己的喜悅。但也有同學因為不知道如何調試顯微鏡而焦急,旁邊的小夥伴們紛紛給予幫助,每一位同學都見識到了微生物的奧妙。看到這些微生物後,大家不僅有興奮驚喜,也有疑惑與不解:“老師,我觀察到的是這個微生物的哪個部位呢?”“老師,真菌還能用來做些什麼呢?”面對學同學們提出的疑問,邵彥春都一一做出了解答。


活動最後,邵彥春鼓勵同學們,永遠要對未知的世界保持好奇,更要以好奇為動力,以堅持為捷徑,帶着青春的活力為自己的人生書寫華麗的篇章。 “邵老師與助教學長都很有耐心,遇到不懂的操作和問題時也都會悉心給予指導,下一次如果還有活動我還會積極報名參與的。” 活動結束後,食工類2201班的潘峰說道。食工類2201班黃鹳華認為,此次活動的學習氛圍高漲,在經曆了一個暑假的休息過後,此次活動對他來說也是向大學學習之旅過渡的重要途徑,這讓他十分期待大學的課堂學習。“我之前都沒碰過顯微鏡,對儀器很好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能清晰看到菌絲的一瞬間,超級興奮!”食工類2206班程相娟激動地說。

據悉,本次“食·微”——食物顯微活動為食科院新生沉浸式學科體驗系列活動之一,旨在通過使用顯微鏡觀察常用于食品制作的微生物,引導新生在實際操作中感悟食物與科學結合的奇特魅力,充分激發學科興趣,培養探究能力,樹立創新精神,走穩專業路。
文字|孫思加
攝影|李潤含
審核|李善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