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3月26号下午4點,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食品工程系教授SUNDARAM GUNASEKARAN受邀做客我校食品科技學院教授名師學術報告會,進行了題為:“Synthesis of nanoparticles and application”的精彩報告,吸引了衆多師生前往聆聽。
(食品科技學院通訊員黃生鵬供圖李晚甯)3月26号下午4點,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食品工程系教授SUNDARAM GUNASEKARAN受邀做客我校食品科技學院教授名師學術報告會,進行了題為:“Synthesis of nanoparticles and application”的精彩報告,吸引了衆多師生前往聆聽。

SUNDARAM GUNASEKARAN教授主要介紹了黴菌毒素的新型檢測方法,實驗設計是從單通道傳感器開始,首先檢測一種黴菌毒素,然後繼續多通道傳感器制備。SUNDARAM GUNASEKARA教授也介紹了幾種電極功能化材料,比如導電聚合物,如聚吡咯,金屬納米粒子,如碳納米材料等。SUNDARAM GUNASEKARAN教授介紹到:黴菌毒素直接從受黴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或間接從食物中産毒真菌的生長進入我們的食物鍊,它能引發受感染人群的急性或慢性疾病,我們當前所用到的檢測食品中的黴菌毒素現在主要使用的方法有薄層色譜法,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質譜法,酶聯免疫吸附法這四種。SUNDARAM GUNASEKARAN教授做學問的系統性和對科學的嚴謹性,值得每個科研工作者學習。

報告結束後,在場師生踴躍和SUNDARAM GUNASEKARAN教授進行了交流互動,現場氣氛十分活躍。SUNDARAM GUNASEKARAN教授及他的團隊在納米粒子的合成和應用以及黴菌毒素的檢測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有着豐富的經驗,對師生們的科學研究有很大啟發。
【背景資料】
SUNDARAM GUNASEKARAN,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食品工程系教授。其研究領域涉及食品及生物材料的品質以及工程特性,食品、其他大分子體系及凝膠的流變學,食品中結構與功能關系,傳感和儀器等。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是食品和生物材料工程特性,特别強調流變特性。研究和表征食品凝膠和其他大分子系統,一遍更好地了解它們的結構功能關系,并設計增值食品和非食品産品。在生物聚合物凝膠領域,研究并制備包封微粒和納米顆粒以及控制生物活性化合物傳遞的應用。已發表SCI論文數十篇,榮獲多項獎勵,2003年榮獲美國若科學協會頒發的國際乳制品研究獎。
審核人:邵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