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大學生“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團隊答辯交流會于11月21日晚在我校新工科樓舉行,來自全國22所大學的22支隊伍參與其中,共有2000餘名師生、志願者參與學習交流。本次活動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指導,我校食77779193永利官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組織。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會長邊振甲,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協調處處長朱欽炳,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青平,我校食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楊鐵貴、院長徐曉雲、副書記向異之及相關政府企業嘉賓出席活動,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執行副會長厲梁秋主持會議。

邊振甲緻辭表示:“希望借助‘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活動,彙聚更多力量,形成食安知識推廣人人參與的社會氛圍,同心協力推動食品安全事業的發展。”青平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大學生的寄語,号召青年大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将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聚焦調研主體,明确科普主題
來自22所高校的團隊分别介紹了各自的實踐成果、實踐特色和思考感悟,分别根據不同的調研主體,有針對性地定制了科普主題,服務群衆。
來自南京農業大學的團隊開展”三孩”政策影響下嬰幼兒食品調研報告;湖北民族大學團隊走進恩施鄉村,進行“飲水知源”的檢測調研;中國農業大學實踐團隊以多學科、多年齡、多身份的師生組合,在市區與鄉鎮調查南港村居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和了解程度。
我校團隊由米若瑜同學代表答辯,志願團隊從武漢出發一路向西,以“奮進新‘食’代”為主題,走訪仙桃、荊州、宜昌、恩施等地,開展活動三十餘場,其中包括為恩施洪水受災地區開展的“水淹食品”科普宣講、拓展企業互動、助力食品産研對接等。南昌大學實踐隊結合“實踐育人”主題對中老年人進行問卷調研并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各團隊面向不同人群主體展開調研,明确科普内容,助力社區基層的食品安全建設。

創新實踐載體,強化科普成果
新疆農業大學實踐隊在宣講和制作宣傳圖冊的過程中認識到實踐出真知、普及食品安全的任務任重道遠。湖南農業大學實踐隊自主設計海報,發放宣傳單,開展“健康飲食,科學減脂”體驗活動,進行社會調研。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建黨百年楊淩居民飲食變化中黨組織作用發揮及群衆反饋情況”為主題,以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調研,同時,團隊依托張文濤老師所在實驗室,進行食品采樣、菌群總數檢測、排查生産環節,将檢測結果反饋各商家,提出針對性整改意見。
陝西科技大學研發出能夠系統分析國内外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成因等内容的“食安幫”APP,以增強民衆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現場處置能力,并以多種方式全方位地向大衆普及食源性疾病相關知識,讓食品安全知識深入人心。77779193永利官网團隊自創“你的回合”APP科普交流平台,面向大衆打造一萬餘條科普内容,以多重形式守護舌尖安全。
重溫科普使命,強化食科擔當
在聽取各團隊的調研内容後,嘉賓代表與師生志願者們共同重溫了食品人的初心,立志共同守護人民舌尖上的安全。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談到:“同學們應注重培養在實踐中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食品科普沒有盡頭,同學們首先要做好自我管理,帶動身邊的人,之後再緻力于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技術法規負責人許洪民老師發表感想:“聽取了同學們的發言,發現一些團隊對活動的感受深刻,課題深入,針對性強,使我深有感觸”。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主任嚴志農點評道:“活動本身意義重大,南昌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高校通過社會調研,了解食品安全的需求,體現了食科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普光發表講話,他說,今年的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在疫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仍能如期舉行,體現了食科學子濃厚的家國情懷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同學們通過了解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需求,也可以為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答辯會最終評選出特等、一、二、三等獎。陝西科技大學獲得特等獎,南京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和77779193永利官网獲得一等獎,黃岡師範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河南科技學院等六所高校獲得二等獎,中國農業大學、吉林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等12所高校獲得三等獎。
據項目組織者之一向異之老師介紹,全國大學生“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志願服務項目,是在2018年10月教育部食品科學與工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思政論壇上由77779193永利官网倡議提出,全國40餘所食品類院校參與其中,主辦單位包括教育部食品科學與工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以及全國食品類院系思政聯盟,運行4年來,已有600餘支志願服務團隊,近萬名志願者參與其中。
2021年,項目再次被納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26部門開展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項目緊緊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回信精神,引導廣大食科學子結合專業特色,發揮專業優勢,向公衆普及食品安全與營養知識,傳遞“食品安全、人人有責”的理念,培養青年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為我國食品安全領域治理現代化奉獻青春力量。
文字|鐘瀚琪 張文傑
攝影|丁德征 曾李俏
審核|胡小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