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經驗分享會在食科院樓204會議室以及線上同步進行,陳昊澤、張祉勤、王淑蕊三位國獎獲得者受邀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與體會,此次分享會由我院團委辦公室工作人員艾敏慧主持。
首先進行分享的是食安1702班的陳昊澤,他從四個方面分享了自己大學學習生活的心得體會。在回答“如何平衡學習與其他活動?”的網上提問時,他說:“制定計劃要有彈性,并嚴格執行自己的規劃,還要專時專用,保證高質量地完成每一件事。”談及學習中迷茫與焦慮的心态時,他表示,感到迷茫和焦慮是一種常态,但切忌空想。若迷茫無措,就靜心學習,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尋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未來的路也會慢慢清晰;若過分焦慮,就及時調整。“某種意義上說,你焦慮是因為你有想法,有反思,你在進步。這樣一想,焦慮也會有所緩解。”他說。陳昊澤認為,學習氛圍是自己創造的,不要找借口逃避。很多人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的過程中都會感到孤獨,這是常态,需要學會享受孤獨,在孤獨中升華。“綜合能力強”是取得國獎的重要條件,而學習是關鍵因素,它體現了一個人的恒心與毅力。陳昊澤建議同學們:“大家要重視學習,優異的成績不僅會讓你在今後的人生中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更能成為你的底氣。”
食工類1902班張祉勤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她表示首先要學會專注,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自習,要盡可能減少幹擾,如觀看網上課程時,就關閉社交軟件,專心學習。其次,不要忽視學習交流,提出問題并與他人讨論會讓學習有很大進步。對于有難度的課程,需要想清楚學習困難的原因,并“對症下藥”,同時投入更多的精力,以達理想的目标。

食工類1908班的王淑蕊建議同學們客觀看待獎項與榮譽,不要以此為目标而學習。“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多方面地嘗試,去探索發現更好的自己。如果前期付出足夠的努力,取得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她說。在談及平衡學習與其它活動時,她表示,最好的狀态不是隻做好一件事,而是每做一件事都一心一意。沒人能保證絕對完美,要及時彌補自己的不足。她建議道:“對落下的功課與學習中的薄弱點,要限定好時間在本周内解決,不給之後的學習留下負擔。

在提問環節中,陳昊澤對同學們較為關注的科研問題做出解答,他說: “做科研項目是一個周期性長且枯燥、反複的過程,要做好心理準備,在多問多練中學得知識。即使難以成功,也會收獲很多。”在談到興趣與專業有落差的問題時,他表示,同學們要走好自己選擇的路,而非選擇好走的路,學會接納,盡力做好該做的事。
來自食工類2008班的李一凡在參加完此次分享會後表示自己認識到了學習時專注的重要性,并且準備列出計劃,找出漏洞後針對彌補。
文字|鐘瀚琪
攝影|丁德征
審核|胡小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