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教育部組織召開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視頻會議,部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貫徹落實工作,會議要求充分發揮好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學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推進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全覆蓋工作,認真梳理了“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一步明确了“課程思政”建設方向和目标。目前學院已累計22門課程完成了校級或院級立項,門門有思政、課課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氛圍正在慢慢形成。
一、聚焦“德育”:塑造健全人格魅力
為促使思政元素如花在春、如鹽化水般浸入課程,實現塑造學生健康人格魅力的德育目标,學院課程思政建設主要着眼于以下四個方面強化德育教育。一是授課教師以身作則。老師嚴于律己,堅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同時,教師針對青年學生的成長特點,聚焦青年思想關切,着眼于學生道德素養的熏陶濡染,在生活中、課堂中加強正面引導、深入解疑釋惑,努力把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與教學方式上的可接受性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感染力。二是授課教師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教師在專業課程中不斷深入挖掘各種思政元素,如郭愛玲老師在講授《食品微生物學》時,其中涉及到食品中微生物及其産物鑒定的專業知識點時,郭老師通過講述标準的檢測方法和檢測限值向學生普及食品安全法,同時,列舉未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操作造成惡劣影響的事例使學生認識到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三是堅持引導正向思考。在課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如李豔老師講授《食品分析》時,引入關于食品打假中奶粉的制作問題等耳熟能詳的例子,通過各種含N物質的加入以次充好,引導學生思考食品造假背後的信息,在面對豐厚利潤時,我們該怎麼做,培養學生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四是實施勞動實踐教育。勤勞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當代大學生需要培養的品格,如陳福生老師在講授《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課程時,通過要求學生開展勞動實踐——親手制作家鄉特色發酵食品,疫情下學生在家制作了當地簡易的發酵食品——四川酸菜、東北酸菜、貴州酸菜、雲南腌菜、豆腐乳等等,親手勞動實踐制作食品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食品制作理念以及家鄉厚重的食品制作文化,更感受到中國勞動民衆的智慧與辛勞。五是鼓勵奉獻科研。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創新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教師重視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号召學生愛崗敬業,專注鑽研。如王淩老師《食源性流行病學》,在講授胃病病因證明這一專業知識點時,引入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巴裡·馬歇爾,他為了證實幽門螺杆菌是引起胃潰瘍的病原菌,自己以身試菌,攝入了幽門螺杆菌而得了胃潰瘍,從科學的角度證實了胃潰瘍、胃病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感染了特殊細菌所緻。
二、聚焦“美育”:傳播食品美學味道
中國飲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曆史,中國飲食中對色、香、味、形、器的講究就是很好的美育素材。食品專業課程作為食品科學,蘊含着豐富的美育元素。一是食品的文化教育。謝定源老師講授《中國飲食文化》時,重點分析各種飲食思想與觀念,分析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飲食文化差異,講述經典美食故事,從美食的發展淵源及後人的反複改良,探究美食的曆史背景和審美追求,從而讓學生領略中國飲食的精髓與魅力。二是食品的美學教育。李斌老師講授《美食鑒賞與食品創新設計》時,以美食為主線,從 “美”和“新”兩個角度切入,從客觀評價到主導創新,從理論出發到實際應用來進行講述,為學生提供了食品科學與商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通過課程内容和授課方式的創新,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美的創造力。三是食品美學教育的實踐。鼓勵、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充滿美感的食物,學院每年通過舉辦發酵類飲品設計開發、花式咖啡的手工制作與感官評鑒、花樣營養奶茶的開發及其品質評鑒、水果糯米糍的加工及品質保持、新型茶飲料的設計開發、新型果蔬複合營養果醬的研制與感官評鑒、高達奶酪制作與創意産品開發、新型抹茶食品設計與制作、低反植脂鮮奶油蛋糕的制備及品評等系列實踐課程,指導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注重食品美的設計和運用,使學生在實踐中展示對美的感悟。
三、聚焦“食育”:弘揚健康膳食文化
積極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必須全面大力傳播“食育”文化。食育是一種基于食物的教育方式,包括:飲食教育,通過飲食開展教育。學院“課程思政”建設旨在引導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對食物營養及安全的認知,促進健康飲食文化的普及,弘揚中華優秀飲食文化,推動全民健康事業的發展,助力“健康中國”目标落實。一是學院堅持聚焦“食育”。目前學院已經打造了《中國飲食文化》《美食鑒賞與食品創新設計》《食品營養之吃的思辨》《葡萄酒文化與鑒賞》等在線開放課程,這一課程體系成為“食育”課程載體,基于這一課程體系基礎,學院将大力新建和吸納更多的此類課程,不斷擴充“食育”課程體系。二是課程設計貫徹“食育”理念。學院開設的《轉基因食品與安全》《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食品營養學》《食源性流行病學》等課程,課程設計全方位貫徹了“食育”理念,極大的開拓學生全方位的“食育”理念。三是在實踐中貫徹“食育”。學院通過校企聯合開展食品開發品鑒、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動手中領悟食品人的使命擔當,在食品安全知識宣講的過程中展示食科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人才培養是學院的根本任務,學院要求人才培養方案中所有開課的課程必須在2年内完成申報立項工作,已結題的項目需要持續改進、與時俱進,全面落實“課程思政”建設全覆蓋,切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