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0月9日上午,來自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Karl R.Matthewes教授受邀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并進行了主題為“Sustainability and the search for novel water antimicrobials for use in post-harvest processing of poultry, fruits, and vegetables的報告,吸引了衆多師生前來聆聽。
(食品科技學院通訊員 闫佳興 供圖 闫佳興)10月9日上午,來自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Karl R.Matthewes教授受邀做客我校食品科技學院進行學術交流,并進行了主題為“Sustainability and the search for novel water antimicrobials for use in post-harvest processing of poultry, fruits, and vegetables”的報告,在場學生踴躍發言,積極交流,學術氛圍濃厚。

報告中,Matthewes教授首先結合圖片生動的向大家介紹關于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基本情況,表示歡迎學子們前去交流。随後,Matthewes教授以世界人口增長,保證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來引入所講的主題在畜禽果蔬加工處理中的保鮮問題。在這一主題的講解中,首先簡單介紹了紫外、等離子體、過氧乙酸等傳統的果蔬保鮮方法,其中介紹了氯氣和煅燒鈣處理紫花苜蓿種子和芽苗菜對沙門氏菌的去除效果這一研究,以圖表的形式展示了Ca(OCl)2氯或煅燒鈣分别和聯合處理種子的實驗,結果表明用20000 ppm Ca(OCl)2和100 ppm氯或煅燒鈣聯合處理種子在發芽和發芽生長過程中不能消除沙門氏菌。接着,介紹了消毒液預防整條鮮切哈密瓜零售制備過程中交叉污染的效果研究,這一實驗是,将哈密瓜接種沙門氏菌或李斯特菌後在76L自來水、電解水或酸基消毒劑中進行浸沒洗滌,結果,減少了沙門氏菌和單核細胞增多症杆菌的數量。
其次,在禽肉保鮮方面進行介紹。他表明傳統的禽肉保鮮所用化學方法,有健康、環境、酸度等問題,從而引入了對光敏劑姜黃素保鮮的研究。這裡簡要分析了姜黃素的結構、來源和安全性,緊接着介紹了光敏劑姜黃素的作用機理,光照時間和接觸時間時間對保鮮的影響效果,分析其表面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的變化情況。最後,陳福生老師與Matthewes教授對姜黃素應用提取過程中就溶劑殘留問題進行了交流。

【背景資料】
Karl R.Matthewes新澤西州立大學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University)食品科學系食品微生物學博士、教授,食品科學系主任。Matthewes教授的研究涉及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包括在分子水平上闡明并開發抗菌劑,以及從人類腸道病原體與植物的相互作用方面來改善從采後加工到零售的新鮮水果和蔬菜的微生物安全性。他共發表了280多篇摘要、同行評議論文和書籍章節。
審核人:張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