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
(2017版,2019年修訂)
一、 培養目标
本專業緻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擁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國際化視野,掌握紮實的食品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要,适應區域經濟和區域優勢農産品加工産業發展需求,能在食品及相關行業與領域内從事産品開發、生産管理、工程設計、品質控制、科學研究、市場營銷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5年預期達到以下目标:
目标1:能在工作崗位中堅守職業道德規範,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目标2:在食品及相關行業與領域内從事工作,勝任産品開發、生産管理、工程設計、品質控制等工作崗位。
目标3:能綜合運用食品科學與工程理論和技術手段,并依據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解決食品産業發展中的複雜工程實踐問題。
目标4:在團隊中能發揮有效的領導、團隊協助與交流作用,能組織制定工作計劃并有效實施。
目标5:能根據社會環境變化、技術變革以及職業發展需求不斷自我完善和提升個人綜合能力。
二、 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指标點分解與實現矩陣
畢業要求 |
分解指标點 |
支撐課程 |
畢業要求1(工程知識):能夠将數學、自然科學以及相關的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 |
1-1 能将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語言工具用于工程問題的表述。 |
微積分A |
大學物理學A |
無機及分析化學 |
有機化學B |
工程制圖 |
1-2 能針對具體的對象建立數學模型并求解。 |
微積分A |
線性代數A |
Python語言程序設計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B |
食品工程原理實驗 |
1-3能夠将相關專業知識和數學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食品領域工程問題。 |
食品工程原理A |
食品機械與設備 |
線性代數A |
物理化學與膠體化學 |
食品營養學 |
1-4能夠将相關知識和數學模型方法用于食品領域工程問題解決方案的比較和綜合。 |
食品工藝學A |
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 |
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B |
機械工程基礎 |
畢業要求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别、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
2-1能夠運用相關科學原理,識别和判斷複雜工程問題的關鍵環節。 |
基礎生物化學 |
食品微生物學 |
機械工程基礎 |
電工技術B |
大學物理學A |
2-2能基于相關科學原理和數學模型方法正确表達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 |
食品工程原理A |
機械工程基礎 |
微積分A |
線性代數A |
物理化學與膠體化學 |
2-3能認識到解決問題有多種方案可選擇,會通過文獻研究尋求可替代的解決方案。 |
基礎化學實驗B1 |
食品分析 |
基礎化學實驗B2 |
食品工藝學A |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驗 |
2-4能夠運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獻研究,分析食品加工過程的影響因素,獲得有效結論。 |
食品安全與衛生 |
食品化學 |
食品分析 |
物理化學與膠體化學實驗 |
食品微生物學 |
畢業要求3(設計 / 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
3-1掌握食品領域工程設計和産品開發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設計/開發方法和技術,了解影響設計目标和技術方案的各種因素。 |
食品工藝學A |
食品機械與設備 |
食品工程原理A |
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 |
畢業論文(設計) |
3-2能夠針對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特定需求,完成單元(部件)的設計。 |
金工實習 |
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 |
食品工藝學實驗A |
普通微生物學 |
|
3-3能夠進行系統或工藝流程設計,在設計中體現創新意識。 |
食品工藝綜合實習 |
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實習 |
食品貯運包裝綜合實習 |
食品工廠設計 |
3-4在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設計中能夠考慮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環境等制約因素。 |
食品工廠設計課程設計 |
畢業論文(設計) |
食品安全與衛生 |
食品營養學 |
食品标準與法規B |
畢業要求4(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采用科學方法對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
4-1能夠基于科學原理,通過文獻研究或相關方法,調研和分析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 |
食品分析 |
食品化學 |
食品微生物學 |
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 |
基礎生物化學 |
4-2能夠根據食品領域對象特征,選擇研究路線,設計實驗方案。 |
食品工藝學實驗A |
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實習 |
食品工藝綜合實習 |
基礎生物化學實驗 |
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 |
4-3能夠根據實驗方案構建食品領域實驗系統,安全地開展實驗,正确地采集實驗數據。 |
食品工程原理實驗 |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驗 |
食品微生物學實驗 |
基礎生物化學實驗 |
4-4能對食品領域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
食品微生物學實驗 |
食品工藝綜合實習 |
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實習 |
食品貯運包裝綜合實習 |
畢業論文(設計) |
畢業要求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和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和模拟,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
5-1了解專業常用的現代儀器、信息技術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軟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
金工實習 |
工程制圖 |
儀器分析 |
電工技術B |
|
5-2 能夠選擇與使用恰當的儀器、信息資源、工程工具和專業模拟軟件,對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計算和設計。 |
Python語言程序設計 |
儀器分析 |
Python語言程序設計實驗 |
大學物理實驗 |
|
5-3能夠針對具體的對象,開發或選用滿足特定需求的現代工具,模拟和預測食品專業問題,并能夠分析其局限性。 |
Python語言程序設計 |
食品工廠設計課程設計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B |
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 |
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 |
畢業要求6(工程與社會):能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食品專業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
6-1了解食品專業相關領域的技術标準體系、知識産權、産業政策和法律法規,理解不同社會文化對食品工程活動的影響。 |
形式與政策 |
食品标準與法規B |
食品化學 |
|
6-2能夠分析和評價食品科學專業工程實踐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響,以及這些制約因素對項目實施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
食品營養學 |
食品安全與衛生 |
生産實習 |
畢業實習 |
學科導論 |
畢業要求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
7-1知曉和理解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内涵。 |
食品标準與法規B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食品工廠設計 |
7-2能夠站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思考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工程實踐的可持續性,評價産品周期中可能對人類和環境造成的損害和隐患。 |
食品品質管理 |
生産實習 |
創新創業實踐 |
|
畢業要求8(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能夠在食品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食品行業職業道德規範,履行相應的責任。 |
8-1 有正确價值觀,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了解中國國情。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軍事課 |
8-2理解誠實公正、誠信守則的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并能在食品領域工程實踐中自覺遵守。 |
形勢與政策 |
生産實習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創新創業實踐 |
|
8-3理解工程師對公衆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能夠在食品領域工程實踐中自覺履行責任。 |
社會實踐 |
食品标準與法規B |
食品工廠設計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
畢業要求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
9-1能與其他學科的成員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事。 |
寫作與溝通 |
創新創業實踐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軍事課 |
9-2能夠在團隊中獨立或合作開展工作。 |
食品貯運包裝綜合實習 |
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實習 |
畢業實習 |
軍事課 |
體育 |
9-3能夠組織、協調和指揮團隊開展食品領域相關工作。 |
食品貯運包裝綜合實習 |
食品工藝綜合實習 |
學術道德規範教育 |
|
畢業要求10(溝通):能夠就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
10-1能就食品領域專業問題,以口頭、文稿、圖表等方式,準确表達自己的觀點,回應質疑,理解與業界同行和社會公衆交流的差異性。 |
寫作與溝通 |
社會實踐 |
大學英語 |
畢業論文(設計) |
10-2了解食品專業領域的國際發展趨勢、研究熱點,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 |
學科導論 |
創新創業實踐 |
大學英語 |
|
10-3具備跨文化交流的語言和書面表達能力,能就食品專業問題,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基本溝通和交流。 |
大學英語 |
畢業實習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學術道德規範教育 |
|
畢業要求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食品工程相關的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
11-1掌握食品工程領域項目中涉及的管理與經濟決策方法。 |
食品品質管理 |
食品工廠設計課程設計 |
創新創業實踐 |
畢業實習 |
11-2 了解食品工程及産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構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與經濟決策問題。 |
食品工廠設計 |
食品品質管理 |
金工實習 |
|
11-3能在多學科環境下(包括模拟環境),在設計開發食品領域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運用工程管理與經濟決策方法。 |
食品工廠設計課程設計 |
畢業實習 |
普通微生物學實驗 |
|
畢業要求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适應發展的能力。 |
12-1能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認識到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必要性。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
12-2 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包括對技術問題的理解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等。 |
學科導論 |
社會實踐 |
寫作與溝通 |
三、畢業要求與培養目标的對應關系矩陣
|
培養目标1 |
培養目标2 |
培養目标3 |
培養目标4 |
培養目标5 |
畢業要求1 |
|
√ |
√ |
|
|
畢業要求2 |
|
√ |
√ |
|
|
畢業要求3 |
|
√ |
√ |
|
|
畢業要求4 |
|
√ |
√ |
|
|
畢業要求5 |
|
√ |
√ |
|
|
畢業要求6 |
√ |
|
√ |
|
√ |
畢業要求7 |
√ |
|
√ |
|
|
畢業要求8 |
√ |
|
|
|
|
畢業要求9 |
|
|
|
√ |
|
畢業要求10 |
|
|
|
√ |
|
畢業要求11 |
|
√ |
|
√ |
|
畢業要求12 |
|
√ |
|
|
√ |
四、學制與授予學位
學 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畢業學分要求及課程體系
本專業畢業生至少修滿167學分。
(一)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
課程名稱 |
學分 |
微積分A |
10 |
線性代數A |
3.5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B |
3.5 |
大學物理A |
4.5 |
無機及分析化學B |
4.5 |
有機化學B |
3 |
物理化學與膠體化學 |
3 |
普通微生物學 |
3 |
合計 |
35 |
占總分(167)比例 |
21.0% |
(二)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與專業類課程
占總分(166)比例:34.4%
1.工程基礎類課程
課程名稱 |
學分 |
Python語言程序設計 |
1 |
機械工程基礎 |
3 |
工程制圖 |
3.5 |
電工技術B |
2 |
食品工程原理A |
3.5 |
合計 |
13 |
2.專業基礎類課程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科導論 |
1 |
食品微生物學 |
3.5 |
基礎生物化學A |
4.5 |
食品化學 |
3.5 |
食品分析 |
1.5 |
合計 |
14 |
3.專業類課程
課程名稱 |
學分 |
食品工藝學A |
5 |
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 |
3 |
食品機械與設備 |
3.5 |
食品營養學 |
2 |
食品安全與衛生 |
2 |
食品工廠設計 |
2 |
儀器分析 |
2.5 |
食品标準與法規B |
1.5 |
食品品質管理 |
2.5 |
專業特色課 |
6 |
合計 |
30 |
(三)工程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術道德規範教育 |
0.5 |
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 |
2 |
社會實踐 |
1 |
創新創業實踐 |
1 |
大學物理學實驗 |
1 |
基礎化學實驗B1 |
2 |
基礎化學實驗B2 |
1 |
基礎生物化學實驗 |
1 |
普通微生物學實驗 |
1.5 |
物理化學與膠體化學實驗 |
1 |
食品工程原理實驗 |
1 |
食品工藝學實驗A |
2 |
食品微生物實驗 |
1 |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驗 |
1.5 |
python語言程序設計實驗 |
1 |
金工實習 |
1 |
食品工藝綜合實習 |
1 |
食品貯運包裝綜合實習 |
1 |
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實習 |
2 |
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 |
1 |
食品工廠設計課程設計 |
1 |
生産實習 |
1 |
畢業實習 |
2 |
畢業論文(設計) |
6 |
合計 |
34.5 |
占總分(167)比例 |
20.7% |
(四)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
課程名稱 |
學分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3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5 |
通識課程 |
11 |
寫作與溝通 |
1 |
軍事課 |
2 |
體育 |
4 |
大學英語 |
8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3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形勢與政策 |
0 |
合計 |
40 |
占總分(167)比例 |
24.0% |
六、專業核心課程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藝學,食品化學、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學、食品營養學、食品安全與衛生、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工廠設計。
七、實踐教學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驗、食品微生物學實驗、食品工程原理實驗、食品工藝學實驗、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食品工廠設計課程設計、食品工藝綜合實習、食品貯運包裝綜合實習、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綜合實習、金工實習、生産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八、課程設置與修讀要求
1.文理基礎課,其中,形勢與政策(一)不計入總學分
(1)思想政治理論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143009001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3 |
48 |
42 |
6 |
4 |
3143009002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5 |
80 |
66 |
14 |
3 |
3143009003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3 |
48 |
42 |
6 |
1 |
3143009004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48 |
42 |
6 |
2 |
3143009104 |
形勢與政策(一) |
1 |
16 |
16 |
|
2 |
(2)英語 8學分
1-4學期修讀完成,詳見《77779193永利官网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實施辦法》。
(3)體育 4學分(必修課1學分,選修課3學分)
第1學期統一開設《基礎體育》,第2-4學期實行分項選修,第5-8學期自主訓練,但必須參加體質測試并達到《大學生體質健康标準》。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133009001 |
基礎體育 |
1 |
30 |
30 |
|
1 |
(4)通識課程 ≥12學分
《寫作與溝通》為指定選修課,其中《寫作與溝通》要求在1-2學期修讀完畢。其他任選。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113009824 |
寫作與溝通 |
1 |
16 |
16 |
|
1/2 |
(5)信息技術基礎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173009002 |
Python語言程序設計 |
1 |
20 |
40 |
|
4 |
3173009003 |
Python語言程序設計實驗 |
1 |
30 |
|
30 |
4 |
(6)數學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103009001 |
微積分A(1) |
5 |
80 |
80 |
|
1 |
3103009002 |
微積分A(2) |
5 |
80 |
80 |
|
2 |
3103009112 |
線性代數A |
3.5 |
56 |
56 |
|
2 |
3103009009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B |
3.5 |
56 |
56 |
|
3 |
(7)物理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103009018 |
大學物理學A |
4.5 |
72 |
72 |
|
2 |
3103009020 |
大學物理學實驗 |
1 |
30 |
|
30 |
2 |
(8)化學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103009026 |
無機及分析化學 |
4.5 |
72 |
72 |
|
1 |
3103009030 |
基礎化學實驗B(1) |
2 |
60 |
60 |
|
1 |
3103009027 |
有機化學B |
3 |
48 |
48 |
|
2 |
3103009031 |
基礎化學實驗B(2) |
1 |
30 |
|
30 |
2 |
3103009032 |
物理化學與膠體化學 |
3 |
48 |
48 |
|
3 |
3103009033 |
物理化學與膠體化學實驗 |
1 |
30 |
|
30 |
3 |
(9)軍事理論 2學分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9093009904 |
軍事課 |
2 |
32 |
32 |
|
1 |
2. 學科基礎課
(1)生物化學與微生物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013009101 |
基礎生物化學A |
4.5 |
72 |
72 |
|
3 |
3013009261 |
基礎生物化學實驗 |
1 |
30 |
|
30 |
3 |
3093009106 |
食品微生物學 |
3.5 |
56 |
56 |
|
5 |
3093009107 |
食品微生物學實驗 |
1 |
30 |
|
30 |
5 |
3043009501 |
普通微生物學 |
3 |
48 |
48 |
|
|
3043009502 |
普通微生物學實驗 |
1.5 |
45 |
|
45 |
4 |
(2)食品化學與分析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093009108 |
食品化學 |
3.5 |
56 |
56 |
|
5 |
3093009109 |
食品分析 |
1.5 |
24 |
24 |
|
5 |
3093009110 |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驗 |
1.5 |
45 |
|
45 |
5 |
(3)食品工程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073009230 |
工程制圖 |
3.5 |
56 |
56 |
|
4 |
3093009101 |
食品工程原理 A |
3.5 |
56 |
56 |
|
5 |
3093009102 |
食品工程原理實驗 |
1 |
30 |
|
30 |
5 |
3073009368 |
機械工程基礎 |
3 |
48 |
48 |
|
4 |
3073009232 |
電工技術B |
2.5 |
40 |
32 |
8 |
4 |
(4)導論 1學分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093009116 |
學科導論 |
1 |
16 |
16 |
|
1 |
3. 專業核心課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093009130 |
食品工藝學A |
5 |
80 |
80 |
|
6 |
3093009134 |
食品工藝學實驗A |
2 |
60 |
|
60 |
6 |
3093009137 |
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 |
3 |
48 |
48 |
|
6 |
3073009240 |
食品機械與設備 |
3.5 |
56 |
52 |
4 |
6 |
3093009111 |
食品營養學 |
2 |
32 |
32 |
|
6 |
3093009711 |
食品安全與衛生 |
2 |
32 |
32 |
|
5 |
3093009237 |
食品工廠設計 |
2 |
32 |
32 |
|
7 |
4. 專業特色課 (選修)
修讀說明:分為A和B兩組,A組為必選課程,B組為選修課程。
A組(必選)修讀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093009186 |
食品标準與法規B |
1.5 |
24 |
24 |
|
4 |
3093009135 |
食品品質管理 |
2.5 |
40 |
40 |
|
5 |
3093009112 |
儀器分析 |
2.5 |
40 |
30 |
10 |
5 |
3093009154 |
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 |
2 |
32 |
30 |
2 |
6 |
B組(選修)修讀 ≥6學分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 學時 |
講課 學時 |
實踐 學時 |
開課 學期 |
3093009115 |
食品物性學 |
2 |
32 |
32 |
|
4 |
3103009058 |
數學建模B |
2 |
32 |
32 |
|
4 |
3093009170 |
食品感官鑒評 |
1.5 |
24 |
24 |
|
3 |
3093009912 |
食品感官鑒評實習 |
1 |
|
|
2周 |
3 |
3093009209 |
食品免疫學 |
2 |
32 |
32 |
|
5 |
3093009215 |
食品添加劑 |
1.5 |
24 |
24 |
|
5 |
3093009135 |
食品品質管理 |
2.5 |
40 |
40 |
|
5 |
3093009225 |
科技論文寫作 |
1 |
16 |
16 |
|
4 |
3093009114 |
食品毒理學 |
3 |
48 |
48 |
|
5 |
3093009136 |
食品貯運保鮮學 |
2 |
32 |
32 |
|
5 |
3093009161 |
動物性食品加工工藝A |
2 |
32 |
32 |
|
6 |
3093009167 |
飲料工藝學 |
2 |
32 |
32 |
|
6 |
3093009169 |
乳品加工工藝 |
2 |
32 |
32 |
|
6 |
3093009172 |
轉基因食品與安全 |
1 |
16 |
16 |
|
7 |
3093009176 |
果蔬加工工藝學 |
2 |
32 |
32 |
|
6 |
3093009177 |
食品分離技術 |
2.5 |
40 |
40 |
|
7 |
3093009179 |
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 |
1.5 |
24 |
24 |
|
5 |
3093009183 |
食品生物技術實驗 |
1 |
30 |
|
30 |
7 |
3093009185 |
蛋與蛋制品加工學 |
2 |
32 |
32 |
|
7 |
3093009187 |
食品酶學 |
2 |
32 |
32 |
|
6 |
3093009207 |
生理學基礎 |
2 |
32 |
32 |
|
3 |
3093009206 |
食品企業文化 |
1 |
16 |
16 |
|
1 |
3093009208 |
食品環境學 |
2 |
32 |
32 |
|
6 |
3093009217 |
現代食品生物技術 |
3 |
48 |
48 |
|
6 |
3093009218 |
蛋白質科學與技術 |
2 |
32 |
32 |
|
6 |
3093009219 |
水産品加工與貯藏 |
2 |
32 |
32 |
|
7 |
3093009220 |
食品物流學 |
1.5 |
24 |
24 |
|
8 |
3093009221 |
功能食品與加工技術 |
2 |
32 |
32 |
|
5 |
3093009222 |
營養遞送系統 |
2 |
32 |
32 |
|
7 |
3093009224 |
食品包裝學 |
2 |
32 |
32 |
|
6 |
3093009233 |
美食鑒賞與食品創新設計 |
1 |
16 |
16 |
|
1 |
3093009234 |
全球食品與飲料産品解析 |
2 |
32 |
32 |
|
3 |
3073009231 |
工程力學 |
3.5 |
56 |
56 |
|
5 |
3093009197 |
産品研究與開發技術 |
1 |
16 |
16 |
|
7 |
3093009801 |
農産品深加工 |
1 |
16 |
16 |
|
2 |
3093009802 |
食品安全與監測 |
1.5 |
24 |
24 |
|
2 |
3093009803 |
現代食品工程新技術 |
2 |
32 |
32 |
|
2 |
w309116003 |
Progress in Food Microbiology |
2 |
32 |
32 |
|
8 |
w309116004 |
Progress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2 |
32 |
32 |
|
8 |
5. 實踐教學環節
修讀說明: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實習、食品貯運包裝綜合實習和食品工藝綜合實習其中含創新創業教育1學分。
體系 |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實踐内容 |
學分 |
周數 |
開課學期 |
開課學院 |
備注 |
畢業論文(設計) |
3093009904 |
畢業論文(設計) |
6 |
16 |
8 |
食科 |
第四學年 進行 |
實習 實訓
|
3093009911 |
食品貯運包裝綜合實習 |
1 |
2 |
7 |
食科 |
學期内進行 |
3093009901 |
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實習 |
2 |
4 |
6 |
食科 |
學期内進行 |
3093009235 |
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 |
1 |
|
5 |
食科 |
|
3093009238 |
食品工廠課程設計 |
1 |
|
7 |
食科 |
|
3093009909 |
食品工藝綜合實習 |
1 |
2 |
7 |
食科 |
學期内進行 |
3073009950 |
金工實習 |
1 |
1 |
3 |
工學 |
|
3093009236 |
生産實習 |
1 |
2 |
6 |
食科 |
|
3093009903 |
畢業實習 |
2 |
4 |
7 |
食科 |
第三學年 暑期進行 |
拓 展 |
9093009903 |
社會實踐 |
1 |
3 |
4 |
|
第二學年 暑期進行 |
3093009913 |
學術道德規範教育 |
0.5 |
1 |
7 |
食科 |
學期内進行 |
9093009906 |
創新創業實踐 |
≥1 |
|
1-8 |
本科生院 |
見《77779193永利官网本科生創新創業課程修讀辦法》 |
|
注:創新創業實踐包括:參與創新創業賽事、創新創業項目等,取得學術研究或實踐創新成果;修讀“雙百案例課程”、創新性實驗就學項目、虛拟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等。 |
6. 其他
要求學生每年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學院集中在每年6月份對學生參加的學術交流活動進行認定,此類活動不計入總學分。即要求學生每一學年參加校内外聘請的外籍專家所作的學術報告或交流活動不少于2次,學生于每年6月将該學年參加此類活動的相關資料(入場券、打卡記錄或其他能證明自己參加該活動的憑據)提交至學院進行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