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副研究員)

當前位置: 首頁 - 師資力量 - 副教授(副研究員)

  • 楊書珍 中共黨員
  • 系所

    食品科學系
  • 職稱

    副教授
  • email

    yszhen@mail.hzau.edu.cn
  • 碩/博導

    碩士生導師
  • 講授課程

    食品工藝學B,食品工藝學實驗B,食品包裝學,食品貯運包裝綜合實習。

個人簡介

楊書珍,中共黨員,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果蔬采後貯藏和加工過程中品質控制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承擔有973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國家支撐計劃、湖北省自然基金等課題,主要在果蔬采後品質劣變的發生機制及其安全控制領域開展了持續、系統的研究工作。先後在food chemistry等食品領域的主流雜志上發表科研論文50餘篇,獲批專利4項。 是Food Protection,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食品科學,華中農學報,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等雜志審稿專家;中國園藝學會采後生理分會員;中國農産品貯藏與加工學會會員;湖北省科技特派員。

教育經曆

1994-09~1998-06 河北科技師範學院 果樹學專業學士
1998-09~2001-0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林學學院 果樹學碩士
2001-07~2002-06 華南理工大學食品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進修
2006-09~2009-06 77779193永利官网食品科技學院 食品科學專業 博士
2015-08~2016-08 美國喬治城大學 訪問學者

工作經曆

2001-07~2003-1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 講師
2004-01~2011-12 77779193永利官网食品科技學院 講師
2012-01~至今 77779193永利官网食品科技學院 副教授

研究領域

果蔬采後貯藏保鮮與加工中的品質的發生機制及其安全控制

科研項目

1.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闆栗采後品質劣變規律及精準調控技術研究 2019-2022
2. V-ATPase/P-ATPase雙靶點抑制對柑橘綠黴病菌細胞死亡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2019-2022
3.葡萄果實及其飲料中真菌毒素的檢測。湖北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合作項目,2015-2018。
4.草莓桃果實采後色澤劣變的作用機制研究,973項目,2013-2017。
5. 5,7-二羟基黃酮類化合物抑制柑橘青黴病菌作用靶點及分子機制研究,國家自然基金,2013-2017。
6.安全雙效殺菌劑楊樹芽分泌物對柑橘采後病害控制作用,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2.01-2014.01
7.柑橘中糖苷香氣前體物質香氣活性評價及體内合成-釋放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2-2015。
8.水生蔬菜保鮮與加工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2016。
9. 蜂膠抗果汁脂環酸芽孢杆菌活性成分及分子機制研究 2011-2013
10. 蜂膠抗柑橘青黴病作用機理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2009-2011.

成果獎勵

代表性論文:

1. Yang SZ, Fan M, & Li DM, Zhou J, Fan G, Peng LT, & Zhang SX. Physiological and iTRAQ-based Proteomic Analyses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Pinocembrin against Penicillium italicum through Targeting Mitochondria[J].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Available online 2020.1.30
2. Zhang L, Wang L, Zeng X, Chen R, Yang S#, & Pan S.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fruit discoloration mechanisms in postharvest strawberries in response to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 Food Chemistry X, 2019, 2:10025.
3.Yang SZ, Zhou J, Li DM, Shang CY, Peng LT, & Pan SY. The structure-antifungal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5,7-dihydroxy flavonoids against penicilium italicum, Food Chemistry, 2017, 224: 26-31.
4.Yang SZ, Liu LM, Li DM, Xia H, Su XJ, Peng LT, & Pan SY. Use of active extracts of poplar buds against Penicillium italicum and possible modes of action[J]. Food Chemistry, 2016, 196:610-618.
5. Yang SZ, Zhou YF, Ye JL, Fan G, Peng LT, & Pan SY. Effects of poplar buds as an alternative to propolis on postharvest diseases control of strawberry fruit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 Agriculture, 2016, 96, 2136-2141.
6. Peng L, Yang S, Cheng YJ, Chen F, Pan S, & Fan, G.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action mode of pinocembrin from propolis against Penicillium italicum[J]. Food Science & Biotechnology, 2012,21(6):1533-1539.
7.Yang SZ, Peng LT, Su XJ, Chen F, Cheng YJ, Fan G, Pan SY. Bioassay-guided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ifungal components from propolis against Penicillium italicum, Food Chemistry, 2011, 127: 210-215.
8. 範明,彭麗桃,闫等,範剛,楊書珍#,李傑。 VmaH 和 PMA 在指狀青黴中的表達及其作為潛在殺菌作用靶點的可能性。食品科學,2020.3.30 online
9. 張時馨,彭麗桃,範 明,楊書珍#,闫等。從臨床藥物中篩選抑制梨果實采後青黴病的活性物質。2020,41(5):180-185

其它

食科官方微信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3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All Rights Resereved

地址:中國·湖北·武漢南湖獅子山街一号77779193永利官网  郵編:430070

電話:+86-027-87282111

書記郵箱:ytg

院長郵箱:xuxiaoyu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