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在我校第63屆運動會上,我院食品質量與安全2103班的楊雯靜在女子鉛球比賽項目中以7.94米的成績奪得了銅牌。這已經是楊雯靜在校運會參加鉛球比賽的第四年,也是她第三次拿到獎牌。

陽光溫柔地灑落在操場上,為這片競技的天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幔。楊雯靜身姿挺拔,站在鉛球投擲區的圓心, 她雙腳穩穩地分開,與肩同寬,腳尖輕輕外展,仿佛是大地的守護者,根基穩固。

結緣鉛球:意外的起點
“其實我與鉛球也是在巧合下結緣。”楊雯靜回憶道:“大概是三年級的時候, 我們班沒有女生報名鉛球, 體育老師鼓勵我去試試,我自身也對嘗試新鮮事物很感興趣, 就本着重在參與的心态報名了, 沒想到成績不錯, 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自此,一直到小學畢業,楊雯靜就一直參與校運會和縣運會的鉛球項目。
在初中加入了校田徑隊之後,楊雯靜才開始接受相對更專業的訓練。“隊裡有一位小周老師, 他會專門訓練我上下肢力量和通過轉髋帶動全身發力的技巧。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有一個活動髋部的動作: 向一側彎腰, 雙臂下垂, 雙手持較重的物體, 髋部發力, 向上頂起将物體舉過頭頂, 再慢慢從另一側落下。這個動作對當時找不到髋部準确位置的我來說有很大的幫助。”這個技巧也被她運用到了鉛球運動中,對她的成績提升大有幫助。
賽場風采:專注與力量的融合
她的雙眼閃爍着專注與決心,目光遠眺,鎖定在那遙遠而清晰的點上。微風拂過,她的發絲輕輕飄動,卻絲毫未影響她的專注與冷靜。深吸一口氣,她的胸膛輕輕起伏,把鉛球架到肩頭,右腿下壓,向後旋轉,重心随之下移,背部形成一個優雅的弧度,宛如蓄勢待發的弓,充滿了力量與美感。
突然,她的右腿猛地發力,如同彈簧般瞬間彈起,身體随之向前上方挺起,展現出一種驚人的爆發力與柔韌性。在身體達到最高點的瞬間,快速地轉身,将鉛球從胸前揮出,手臂如同揮舞着翅膀的鳥兒,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對鉛球運動的熱愛讓楊雯靜站在投擲場上,也站在大學這個賽場上。從大一的無緣八強,到現在的穩定拿牌。對她來說,大學運動會,是見證她成長的最好标的物。
成長之路:緊張到自如,不斷超越
“作為大一新生參加的時候, 第一次站到校級比賽的場上, 很緊張, 也放不開手腳; 加上有三年多沒訓練甚至沒碰過鉛球了, 不知道自己的實力退了多少, 很沒底氣,而且去年賽前因為期中考試将近幾乎沒參加訓練,不管是體能還是技巧都有很明顯的缺陷。”楊雯靜略有惋惜的說道,“但是現在沒有給自己定很具體的目标, 想着盡力而為就好, 能感覺到自己在整個過程中都放松很多。” 從緊張、沒底到平靜、自如,楊雯靜在自己的拼搏之路上不斷奔跑、成長。
從在課餘時間。楊雯靜還經常通過踢足球的方式來進行鍛煉和放松, “足球是我來到大學才開始接觸的一項運動, 可以說它給我帶來了意外之喜。無論是加入球隊之後結識的朋友——我和他們一起訓練一起玩耍, 一起參加比賽接受掌聲也一起經曆失敗總結反思;還是在學習生活壓力很大的時候多了一種發洩情緒釋放壓力的選擇——期中甚至期末周複習得心煩意亂的時候約一場球, 大汗淋漓但是比任何時候都暢快。這些都是我之前從未想過的、足球帶給我的快樂。”
鉛球落地:汗水鑄就夢想
鉛球在空中劃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線,那是一條力與美的軌迹,它帶着楊雯靜的汗水與夢想,向着遠處疾速飛去。“砰——”一聲沉悶而有力的聲響,在操場上空回蕩開來,鉛球穩穩地落在地面上,激起一片細微的塵土。楊雯靜臉上洋溢着難以掩飾的喜悅與自豪。她深知,這一擲不僅是對自己實力的最好證明,更是對無數汗水與努力的回報;不僅是對她賽場表現的肯定,更是對她勇敢拼搏的大學生活的褒獎。她相信,憑借自己在賽場上磨砺出的堅韌與毅力,一定能夠戰勝畢業季到來的種種困難與挑戰,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文字|王晨曦 羅可意 張雨欣
攝影|陳言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