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破專業壁壘,促進學生對農業全産業鍊和食品專業認識,本科生院9月7日面向全校新生在食品工程訓練中心開展“耕讀第一課”,來自資源與環境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等六個學院的2000餘名新生先後到食科院食品工程訓練中心參觀學習。

“農産品的采後貯藏保鮮格外重要,食品保鮮與包裝實驗平台就是為解決農産品儲運流通過程中的産後損失問題所創建。”楊書珍老師面向新生介紹到,同學們根據講解參觀了農産品采前處理裝置、儲藏庫及包裝設備,深入了解了食品包裝及無菌包裝設備的應用。

劉茹老師帶領大家參觀了小型果汁生産線。水果原料從清洗、榨汁、過濾再到調味均質滅菌等工藝步驟,由各個負責單元操作的設備按順序連接而成,實現了果汁的工業化生産。生産線的參觀讓同學們對于食品工程生産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耕土耕心,釀酒釀人。葡萄酒是如何制作的,背後的酒文化又是如何?在小型果酒發酵裝置前,李二虎老師向同學們講解着葡萄酒的發酵制作技術,涉及原料破碎、發酵、冷藏、過濾、罐裝等一系列工藝,現場同學看、聞、嘗後紛紛與老師交流探讨,了解與之相關的葡萄酒文化。

“食品感官分析是确保食品風味品質的重要環節。為了在感官分析中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和高“測量”精度,氣味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在袁方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通過聞嗅實驗台面上裝有氣味物質的實驗瓶來辨别不同氣味,進行初級的食品感官分析,感受食品科學别樣的魅力。


糖果工藝學的實驗教室裡,侯焘老師一邊制作硬糖與太妃糖,一邊向同學們介紹糖果的前世今生。“你認為冰糖是糖嗎?”,随着侯焘老師的提問,同學們開始了思考并積極讨論,老師則是向同學們介紹了糖果制作深層面的機理以及化學變化。


尹濤老師依據兩條中試生産線介紹了水産品加工和糧油加工。現場提問同學“水産品/糧食類有哪些”,老師與學生現場互動增加了知識趣味性。随後他詳細介紹從魚皮魚鱗裡面經酶解、脫色、脫鹽、噴霧幹燥得到膠原蛋白钛的過程。盛龍老師則通過蛋制品生産線的介紹,讓同學們了解到雞蛋不僅可以保留原始狀态加工,還可以打破重新組建,蛋殼中富含鈣元素,生産機鈣産品。


本次的“耕讀第一課”活動,我院在食品工程訓練中心為新生們提供現場講解,以食文化為内核帶領新生們了解現代化食品工業的真實面貌。活動過程中各專業團隊的老師積極參與到育人工作中,彭麗桃、李潔、胡筱波、尤娟、賈才華、許燕和安玥琦等老師第一時間報名擔任課程講解志願者,全程為參觀學生進行講解引導。手術痊愈不久的王魯峰老師獲知學院教育學聯動群的活動消息後,依舊來到現場堅持在場内帶隊進行介紹講解,活動期間老師們還在不斷探讨進一步優化流程的金點子。

活動過後來自生物工程專業2203班的顧潇婷同學說到:“參觀完食品工程訓練中心以後,我認識到了看似簡單的一塊蛋糕,一片餅幹,其背後是深刻精妙的化學原理和多少食科人的研究探尋。萬物有理,食品蘊含着調動人們的味覺,視覺,嗅覺的原理,生産工藝更是至關重要,每一步都需要精細與嚴謹。好的食品,保障人們的安全與健康,更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們的幸福感。”智慧農業2205班王佳琪提到:“我覺得耕讀第一課比起講座更加生動實際,我看到了平常難得一見的現代化食品産業設備,原來在我們日常‘吃’的背後還有大學問,跨學科交流讓我增長知識見識的同時也不斷完善着自身的認知。”

文字|淩濤 範豔平 李虎
攝影|李虎 李潤含
審核|李善達